机场公益性复位,指的是机场的运营由机场集团公司管理,而应急救援、公安、急救、消防等公益性职能由地方政府承担,履行公益性职能产生的成本由国家、地方、企业共同分担。公益性复位对于支线机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,除了能够使相关的公安、急救、消防等工作更加专业化外,还能为小机场节约人力、物力成本,促进支线机场的进一步发展。
近年来,在民航与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,内蒙古各支线机场有了长足的发展,创造了“呼锡快线”、“首府中转”等民航服务品牌,形成了干支结合的航线网络,各支线机场的客流量不断增加。但是,由于内蒙古经济发展水平较低,各支线机场处于“交通末梢”,底子较薄,因此存在运力不足、业务量偏低、盈利能力弱的困难。
以此前已经实现公益性复位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机场为例,该机场在快速发展、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,也暴露出因运营成本快速增加而无力兼顾公安、气象、消防等服务保障支出的问题。2011年实施的机场公共基础设施公益性复位,使乌海机场公司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安全生产、经营管理之中,极大地推动了机场航空运输和非航业务等的发展。
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机场实现公益性复位最重要的条件。民航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,让更多的地方政府更加重视起当地的民航发展,也乐于为民航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。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为机场的公益性复位投入的资金能够起到“四两拨千金”的作用。民航业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是1?誜8,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,带动当地商务、旅游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。把公益交给政府分担,让民航人专心做好民航的事,支线机场的公益性复位值得在更多地方推广。
|